黑 白 魂
――记旅日著名摄影家汪芜生
记者:张春莉
隆冬腊月,上海市美术馆内,观者如云。旅日著名摄影艺术家汪芜生的一百余幅匠心独运的山水摄影巨作在此展出。
精心镶嵌的镜框中,那一朵朵千姿百态、如絮如涛般团团滚动的白云;轻纱薄绫般飘飘悠悠升腾的雾气;如黛如海般层叠雄浑的群山,将雾痕奇秘、云影淡远的旷古名景 —— 黄山,气韵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那种无以言表的纯净和反差强烈的黑白对比。一下子紧紧地攫取了观众的心,美得让人窒息,让人有电击般的心颤。每一位走出展厅的观众,心中都产生了一种强烈的震撼和对黄山缥缈仙境的神往。
一位患有足疾的上海青年,已记不清是第几次来到展室。他在留言薄上写下∶“神迷黄山,黄山攫魂,”留连往返于作品前严驻感叹:“太绝了!太美了!今生今世,我一定要去黄山!” —位素服老妪,手持钢笔,朝一个小本本上迅速地勾勒、描摹。我又上前轻声问道:“您是搞美术的?”“不是。这作品中的云层次分明,意韵深远,叫人心动、手痒。”还有一位在国内摄影界颇有影响的同行三番两次向汪先生惊呼:“别把国内同行们的饭碗给砸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张弘激动地写下“美,美,美,美不胜收!妙,妙,妙,妙不可言。”的赞赏之词。······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新闻单位,争相报道展出盛况。艺术界、美术界震动了,上海震动了。
在日本,大出版社日本“讲谈社”首次为汪芜生 —— 一位中国摄影家先后出版了精装的大型摄影作品集《黄山幻幽》、《黄山神韵》,日本画坛泰斗东山魁夷特地为《黄山幻幽》撰文作序,对作者心灵中自然流淌出来的黄山山水摄影赞许有加;享有盛誉的艺术宝殿 —— 西武美术馆在进行了一年半的调查后特地举办了汪氏黄山摄影个人影屦;日本美术评论家认为“汪氏的山水摄影意在描写东方入的心灵风景,是摄影史上首次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完全东方式的作品群”;横滨的一家具有400年历史的“劝行寺”书院,破天荒地把他的作品作为和式建筑上的“障壁画”进而又在东方式建筑中装饰空间的屏风上制作“山水摄影屏风”。汪氏的一张黑白摄影照片,价值 3000——20000美金······他被许多人尊为“东方的安塞尔·亚当斯”。
在北京,摄影展出高潮迭起。中国美术馆中央厅为汪先生举行了影展,4万余观众踊跃观看展览。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文艺界名流乔石、宋任穷、王光英、邵华泽等,对展览倾注了极大的热情,给予特别的厚爱。他们或出席开幕式或参观展览。原摄影家办会主席徐肖冰激动地对汪先生说:“感谢你为振兴中华文化艺术立下了大功。”著名摄影评论家、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袁毅平称在其作品中“更是闻到了一股浓郁的华夏民族气息。”著名画家、中国美术馆常务副馆长杨力舟先生著文称赞:“汪先生的摄影作品给人的震撼完全显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神奇之美进行崇高庄严的再创造。”一位观展的普通观众,情不自禁地抱着汪先生跳起来喊:“中华万岁”!。
元月12日下午,上海市美术馆内,美学界名流荟萃、济济一堂。汪芜生山水摄影作品研讨会正在举行。尽管馆外寒气袭人,馆内却充满融融春意。王元化、蒋冰海、钱谷融、赵丽宏、顾卓宇等著名美学专家、理论家们兴致勃动地观看影展后,深受感动,认为他是将西方的技术,东方的传统艺术和现代人的思想感受融汇为一体,用黑白大写意的手法,真正达到了“情往是真,兴来如答”的艺术表现境地。
汪芜生出身于江城芜湖一个书香世家,自幼酷爱艺术、阴差阳错,命运却无情地将他推进了安徽省皖南大学物理系的大门。他不愿放弃对艺术的痴迷和追求,几经周折,才最终走上摄坛。1974年,汪芜生第一次登上了黄山。追忆当年的情景,汪说,当站在 1800 多米高的山顶上,俯瞰云在脚下飘,伸手可及;那如洗的蓝天、那细纱般的柔风,那啁啾婉啭的鸟鸣,那宛如墨濡的画卷般连绵不绝的松涛,······感到宇宙的永恒、博大和尘世的平庸、个人的渺小,感到心灵和灵魂都受到了一次洗礼!他说,“一种无以言表的,渗透灵魂的震撼强烈地撞击着我,使我顾不得去选择什么是冷门、热门了,立志要用毕生精力来拍好黄山,拍好我心中‘成竹'的黄山!”此后,为立业,并经历了肝胆俱裂的失恋,放弃了营造多年的舒适环境,在异国他邦沦为涮盘子、洗碗的下等人,经历了经济的拮据、疾病的折磨、人为的刁难······可谓历尽生活磨砺、品过世态百味,有过大欢大笑大悲与大切。十几次独身登上黄山,为抓取大自然干变万化的一瞬间,为捕捉到一个心中的镜头,在烈日下,在风雨中,在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陡峭悬崖,一小时,二小时,一天,两天,一月,两月,耐心地等待、等待。饿了,冷馒头充饥;渴了,掬一口山泉······整整二十年,他用整个身心,执着地、不懈地追求着自己心目中的艺术圣殿。经验和毅力,是成功的双足。皇天不负,终于,他创出了如专家们所首肯的“富有东方民族独特的风格和思维表现形式、具有全球审美意识的摄影风格”,达到了情景双汇,心物交融。
在又一次的“美的心灵、美的艺术“对谈时,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说:“物质的追求是有限的,精神的追求是永恒的。只有美的心灵,才能创造美的艺术。汪先生的作品是把自己对自然、对山水、对人生的理解,投射到其中。作品能唤起人门对我们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心,具有超时空、超历史的长久生命力。汪先生的潜力很大,将来的艺术高峰会比黄山更高。”汪先生谦逊地笑笑说:“是黄山养育了我。是黄山给了我美的灵感和美的情操。”
汪先生认为,作为炎黄子孙,他的根在中国,他的摄影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容均源自故土。旅居国外十几载,他在对事业孜孜追求、殚精竭虑的同时,始终对生养自己的故乡一往情深,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而欢欣。汪先生还说,翻阅世界摄影艺术史册,几乎还看不到一位中国摄影家的名字。外国入对中国明清以前的艺术五体投地,但今天呢?我们这一代人能不能产生出离不开中国人的根、又有时代的气息、时代的表现形式的作品让世界震撼一次呢?
人们期待着汪先生的更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