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日报 1995.02.19

2月5日本报曾以整版篇幅编发了汪芜生摄影艺术作品《黄山神韵》;新春来临,汪芜生又来到黄山,这真是 ———

心智神韵凝黄山

李昆鸟

早在1993年即闻知中国留日学生皖籍人士汪芜生用黑白照片拍黄山。其黄山照片被镶贴在日本横滨一座历史悠久的法华宗名刹“劝行寺”用作书院隔扇(障壁),在日本艺术界实业界引起轰动。2月13日,正值乙亥年新春。适逢又一次来到黄山“补气”的汪芜生受到臧世凯副市长接见。于是有了真正谋面认知的可能。

华山宾馆7楼。刚下飞机的汪芜生提前来到会见地点。一同到达的还有安徽电视台两位专题摄影记者、市府驻沪联络处主任许坚卓。都是安徽人,都了解黄山,采访起来显得无拘无束。

“黄山感谢你。你的《黄山幻幽》、《黄山神韵》等大量精致的黄山摄影。将黄山艺术化。从而吸引了日本、东南亚大批客人,到无与伦比的黄山仙境觅真求美。”

“这是客气话。如果说黄山感谢我的话。我十分惶恐,因为我自觉至今仍未能将黄山给我的震撼结我的灵感全部用摄影机表现出来。真正要感谢的是我,是黄山给我灵气助我走向艺术的殿堂。”

说起与黄山的缘份,个子不高、饱经沧桑的汪芜生显得一往情深。

“我第一次登黄山是在1974年。在此之前只是久仰其名、虽同处皖南,近在胆尺。却一直无缘得见、当我第一次与它避运,就有一股魔力牵引着我,拉扯着我,使我不禁向深处前进,向高处攀登。待登上天都峰、莲花蜂,我完全醉了,一种无言的感动强烈地震撼着我的肉体,冲击着我的灵魂。”

以后的20年间,汪芜生始终忘不了黄山那片非常奇特的峰峦。无论是山石的结构还是纹理颜色都与别的山区迥然不同。这里千峰万壑,纵横叠峙,每个山峰各具姿色形态,毗邻相依又差之万里。尤为奇妙的是奇松遍布,巧石林立,云海磅磅。

“是什么原因最终促使你选择了黑白照片来表达黄山之美呢? ”记者把汪芜生的思绪从历史又拉回到现实。

“因为我自幼爱好艺术、对文学诗歌音乐都十分钟情。后来上大学鬼使神差念了物理系。这就注定了我表现美的方式与一般学文学美术的人不太一样。至于不用彩照用黑白。那是我经过大量失败尝试后的选择。虽然彩色照片拍下的黄山也美得无以复加。但我认为那只是风光的再现。不是艺术的创造 ,远不能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意愿。”

正是这种立志创造黄山山水摄影艺术的雄心。使并不富裕的汪芜生动用所有积蓄甚至向亲朋好友借贷。一再来到黄山用心去体会用眼去观察。一次次的震撼,一次次的寻觅,一个把西方写实手法和东方描绘心象的山水画世界合二为一的艺术形式,终于在他“立于断崖,体验字宙”的坚韧中诞生了。

汪芜生摄下的黄山在中国叫响,在日本称绝。十几年间,他先后在日本最高的艺术殿堂西武美术馆举办题名为《黄山幻幽》的黄山摄影作品展览,同时由日本最大的出版社讲谈社正式出版两部黄山专题影集。去年年底,我国文化部艺术局、中国摄影家协会又联合为之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山水摄影艺术展。许多中央领导人和美术摄影文艺界人士前往观看,李铁映、王丙乾等欣然为之题词:“黄山之友。”“黄山之魂。”安徽籍的洪学智见景生情,描下了“山是黄山好,月是故乡明”的心迹 。

“每年都有大批摄影师到黄山拍照。你认为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

“对于任何一位登上黄山的摄影家来说,每个人都因身世、修养、世界观等不同而有不同感受。至于我,持续20年连续十几次都是带着对黄山的无限深情,用我的摄影向世界展示我的内心”。他认为,现代散文千言万语抵不上两句唐诗,而用黑白摄影,就是用东方山水写意的观念给人们留下更多再创造的空间。云是动的云。山是活的山,加上特殊处理精制放大,黄山便在世界各地灵气十足。‘

为了挚爱的黄山,汪芜生创造了巨幅摄影屏风,创造了MD摄影展示,还创造了现场对谈讲演的艺术形式。

不循规蹈矩,不抱残守缺。立志在前人的基础上创造21世纪的东方艺术与文明。天资聪颖后天勤奋百折不挠的汪芜生给了黄山一份丰厚的回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