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21世纪画报 1995.01

他用镜头“画”黄山

――记汪芜生和他的山水摄影艺术

“是摄影又是一幅水墨画”。

读过旅日中国摄影艺术家汪芜生在黄山拍摄的“山水摄影”作品的人,不禁作出这样的评语。

摄影与绘画虽然同属视觉艺术,但两者毕竟是使用镜头与画笔两种不同工具进行创作的,它属于两个不同艺术领域的艺术品。然而汪先生却花了整整20年还有余的时光,以黄山为“基地”,用镜头作画笔,从事具有东方艺术特色的“山水画”创作,在海内外摄坛引起强烈的艺术反响。其中有赞叹、有称许,也有摇头的,甚至嘲讽。

不错,在摄影前辈当中也曾有人作过同样的尝试,并取得某些成功。但是象汪先生这样专门从事这一“品种”的摄影,并获得同行的认同以及摄影爱好者的赞赏,即使并非只此一家,也不多见。

这是一种需要耗费巨大精力的艺术劳动,没有执着的艺术追求,就很难有灿烂的艺术成果。汪芜生深知其中三味。在漫长的岁月里,他携带分量不轻的摄影器材,多次不顾严寒酷暑深入黄山,登峰越岭,晓行夜宿,饿了只吃几口冷馍,渴了只喝几口冷水。他的期盼只有一个:把黄山美的瞬间用镜头“画”成东方的“山水画”,使其永驻人间。

生活表明:汪芜生从他第一次登上黄山起,就被黄山之美“迷”住了。世间不乏美的水色山光,但是黄山的美是独特的。这种奇绝的美,只有东方有,只有中国有。作为中国的摄影家,应该把这中国特有的黄山之美展现于世界之林。这不仅是一位摄影艺术家的美学追求,更是一位爱国的中国摄影家应该肩负的艺术使命。

黄山之美,正象中国画艺术大师张大千所说的:“黄山风景,移步换形,变化很多。别的名山,都只有四五景可取,黄山前、后海数百里方圆,无一步不佳。”但是,他也指出:“黄山之险,亦非他处可及,一失足就有粉身碎骨的可能。”真正的艺术家的“心”是相通的。在他们的目光里,黄山之美举世无双,具有相同的魅力,也同样具有为之献身的艺术主张。尽管一位是震撼世界的中国画艺术大师、一位是仍在不断探索的中国摄影艺术家,他们为艺术的献身精神却是应该弘扬和推许的。

汪芜生出生在安徽水乡芜湖,这也许正是他取名“芜生”的缘由吧?他受家庭影响,从小就喜欢各种艺术活动:唱歌,跳舞,文学阅读和写作、他都喜爱,但他情有独钟的是绘画与摄影。他毕业于安徽师大物理系,曾作过县文化馆的摄影师,也当过省新闻图片社、画报社的摄影记者。1974年开始拍摄黄山,并在《人民日报》等国内报刊上发表黄山摄影作品。1981年在北京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由王朝闻为之作序的《黄山 —— 汪芜生影集》。同年赴日留学。先后入日本大学艺术研究所和东京艺术大学为研究生。1988年在日本讲谈社出版了《汪芜生摄影集 —— 黄山幻幽 》;1993年同一出版单位又为其出版了《汪芜生山水摄影集 —— 黄山神韵》。旅日期间,他在日本举行了多次山水摄影“个展”。许多优秀作品被日本著名馆舍以及欧美收藏家所收藏。尤其令人瞩目的是,他的黄山摄影作品被用来制作传统日式隔扇障壁画,成为世界摄影史上首次尝试。有的作品制为屏风,每个售价高达一、二百万日元;有的被日本横滨有400余年历史的古刹劝行寺所收藏。

汪芜生身在日本,心系黄山。旅日10余年间,他多次重返黄山,冒着生命危险,攀山越崖,拍摄了数以万计的黄山作品带到日本,亲自制作,为在祖国举办黄山摄影作品展,日以继夜地进行操作和准备,终于在去年11月和12月、分别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和上海美术馆举办了大型山水摄影艺术展《黄山神韵》,观者济济,好评如潮;同时、并由中国青年出版社与日本讲谈社联合出版了由袁毅平作序的《汪芜生山水摄影艺术 —— 黄山写意》。从而圆了他多年以来心向祖国的“艺术梦想”。

站在中国美术馆的中央圆厅里,我与汪芜生先生握手结识。这位中等身材、仪表堂堂的著名中国摄影艺术家,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读过他数百幅神各有致、气象万千的黄山山水摄影力作之后、我觉得正是由于他有这样一对善于发现“美”的艺术眼睛,才驱使他异乎寻常地去寻求生活当中具有无穷魅力的自然美、艺术美和“美的艺术世界”。

汪芜生作为一位在山水摄影艺术天地里具有无限创造力的中国摄影艺术家,其艺术动力究竟来由何方?正如不久前他在给我的来信中所说的:黄山的东方神韵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只为中国所有。“黄山的自然美,简直可以说是神仙创造的艺术、远非人力创作所能及。我想把这种美装进心中再表现为摄影,就是我一生要干的事情。”

斑澜的艺术成就,永远属于一位醉心于追求“美”的艺术家。

范 凡/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