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 1993.08.01

汪芜生和山水摄影

作者 谌强

读汪芜生的黄山摄影作品,有一种欣赏水墨画的感觉。汪芜生把这迥异于普通风光纪实的摄影称作山水摄影。为这,他已经苦苦追求了二十年。

生长在黄山脚下的汪芜生,从小迷恋文学、音乐、美术、戏剧。迷上摄影艺术并立志以此来表现黄山,则是在二十年前他第一次登上黄山的时候。那时,他是安徽新闻图片社的摄影记者。一次慕名而至的寻常漫游,竟改变了汪芜生此后的生活道路。

伫立在天都峰上,汪芜生被如梦的山峰、如烟的云雾震撼了。一种极力想表达自己强烈感受的冲动促使他举起了像机。在他看来,以往常见的那些黄山照片,大多属一般的旅游风光摄影,无法表达他当时那种独特的人生感受。于是,他把镜头对准黄山,开始寻找那种最能感动自己也最能抒发自我的艺术语言。汪芜生后来说过这样一句话:“与其说黄山是自然的山,勿宁说是我心中的山、写意的山。 我正是在这寻找中慢慢地接近了我自己。”

1980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黄山 —— 汪芜生摄影集》,美学家王朝闻为之撰文,称赞这些作品具有动人的诗意。汪芜生却把这最初的成功看作新的开始,就在这一年,他东渡扶桑,继续着艰辛而漫长的艺术之旅。

时至今日,汪芜生已在东京著名的西武美术馆和三越美术馆举办过两次轰动性的黄山摄影作品展,由日本讲谈让出版过《黄山幻幽》和《黄山神韵》两部大型摄影作品集。仅从日本画坛泰斗东山魁夷和日本摄影家协会会长渡边义雄同时为《黄山幻幽》作序之举,便不难看出汪芜生摄影作品在日本艺术界引起的强烈反响。

在摄影作品中注入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并使之具有符合现代人审美趣味的独特艺术风格,乃是中国摄影家汪芜生的成功创造。

摄影作为现代文明的产物,仅有不算长的150余年历史。从最初的纪实手段发展到艺术创作,摄影较多地受到西方哲学思想和科学观念的影响,总是以科学的眼光和纪实的手法来看待和表现自然。而以山川自然景物为创作题材的中国传统山水画,却十分讲究意境,无不借自然景物抒发作者性情。与诞生于西方并风行世界的纪实性风光摄影,在审美观上有着较为显著的不同。汪芜生摒弃风光摄影而执著于山水摄影,不仅仅是对一种艺木技法的探索和掌握,更重要的是他在摄影这门现代艺术创作中,以一个中国艺术家的独特语言努力表达着优秀民族文化的精髓。

本来,相机面对的是客观景物,摄影必然具有极强的纪实性,汪芜生的黄山摄影作品,却有一种不似之似的意趣,既是自然景物的真实纪录,同时更是倾注了作者艺术理想的精神创造。这些作品,常常不追求表现细致清晰的山岩皱折纹理,而以黑白、远近、虚实、刚柔等等艺术因素相调和相对比,体现出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深邃意境和笔墨情趣,表达了作者对黄山的挚爱和赞美。汪芜生的不少黄山摄影作品中,山峰总是以浓黑的剪影呈现出来,而在干山万壑间弥漫的白色云雾,勾勒着或淡化着这些剪影,并恰到好处地构成相应的空白,烘托出黑色山峰产生的泼墨效果。细细品读,那些山脊上似有若无的树影,竟透出了水墨画中枯笔的笔墨情趣。

有几件事,可以生动说明汪芜生黄山摄影作品的民族文化内涵和浓厚水墨趣味。深谙画理的东山魁夷曾称赞汪芜生摄影作品“与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所特有的深邃妙趣有共同之处。”日本画坛泰斗加山又造因受汪芜生黄山摄影作品影响,引发创作冲动而亲赴黄山写生,回国后即发表了《黄山云涌》和《黄山霖雨》等作品并著文说明创作原因。有着四百年历史的日本古刹劝行寺,破天荒地将汪芜生黄山摄影作品放制成巨幅障壁画,取代了自古沿用下来的日本画。

汪芜生以自己的独特艺术创造证明了这样一点:山水摄影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艺术理想、一种艺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