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电视台 1995.04

月是故乡明

—— 记皖籍旅日摄影家汪芜生

公元1994年11月1日,是中国皖籍旅日摄影家汪芜生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他为之艰苦奋斗二十年而创作的《黄山神韵》大型山水摄影展在中国最高的艺术殿堂 —— 中国美术馆中央大厅里隆重开幕。

东渡日本十几年来,汪芜生朝思暮想能在中国美术馆将自己的摄影艺术品与祖国的人民见面,如今,他终于圆了这个梦。

就在展览开幕式的前一天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在即将出访前夕的百忙之中,专门赶到中国美术馆观看了汪芜生的黄山摄影作品。

他对这位在日本多次引起轰动的摄影家说:“这些作品,只有具备东方传统文化的人,才能这样去理解和表现,这也就是东方和西方的文化差异之处。”

汪芜生向记者介绍说:“我是个百分之百的安徽人,我出生在芜湖市,到了小学,9岁时全家搬到了合肥,整个小学和中学都是在合肥上的,上大学时又回到了芜湖,当时叫皖南大学,现在叫安徽师范大学,考取的是物理系。”

“山是黄山好,月是家乡明。”这是皖籍老将军洪学智给汪芜生的题字,说出了汪芜生对故乡的一片深情。如今,离别了故乡多年的海外游子又一次踏上了生于斯、养育斯的故乡热土。

老街、小巷、古井、花窗,这里的一切都使他十分留恋。这里,留下了他儿时的脚印,留下了少年时代的梦幻。

在安徽师范大学校园里,汪芜生度过了难忘的大学生活,他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学会了多方面的知识。汪芜生兴趣广泛,他喜爱文学、艺术、体育,还参加过话剧表演和歌咏比赛。

汪芜生说:“我从前喜欢文学、艺术,如绘画、音乐、表演、电影都喜欢。但从来没想到会走到摄影这条路上。为什么会走到摄影这条路上?大学我学的是物理系,那是一个很偶然的因素,我高中毕业的时候考的大学物理系,那不是我特别喜欢的专业,而想到的就是摄影。我特别喜爱摄影,毕业以后分配到阜阳工作,每天都在自学,看摄影书、摄影杂志,通过自学了解了摄影。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是我自己努力得来的,我调到阜南县文化馆当摄影师,从那我就开始了我的摄影生涯。”

1972年,汪芜生迈出大学之门被分配到安徽淮北的阜南县工作。热情、坦直的淮北人民哺育了他,使他养成对艺术执著追求的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品质。

1973年,汪芜生被调到安徽省新闻图片社、安徽画报社任摄影记者。从此,他走上了专业摄影艺术之路。

记者:“你第一次上黄山是哪一年? ”

汪芜生:“第一次上黄山是1974年,我在新闻图片社当摄影记者的时候,到皖南采访就便上了黄山,从那时起就迷上了黄山 。”

汪芜生一来到黄山,就像遇到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着了魔似的爱上了她。

汪芜生:“我到了黄山以后,可以说,我的整个灵魂受到了一次很深刻、强烈的震撼。也就是在我二十多年的人生中从没有经受过的一次感动,以致于震撼了我的整个灵魂。一直到今天,我也没有办法用语言来描叙黄山的美所给予我的这种感受。我经常就是象这样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一坐就是一天。脚底下飘着白云。天空,好象一伸手就摸到天空。我感到什么呢? 我感到了宇宙,感到了历史,感到了历史的长久。”

为了选择一个好角度,招摄一个好镜头,汪芜生翻山越岭,不知跋涉了多少崎岖的山道,流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瑰丽多姿的黄山奇观,使他忘记了饥饿,忘记了烦恼,忘记了身边的一切,达到了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地步。

汪芜生:“第一次到了黄山,一口气就把自己所带的胶卷拍完了。 拍完以后,回去一冲,就不是那么一回事情。总是一洗印出来很平凡,和我所见过别的作品差不多。象这样的失败有很多次。我不断地在这样失败中反省自己,究竟黄山所给予我的印象,给予我的感动或者冲击是个什么东西? 我心目的的黄山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我在不断地反省自己,也就不断地在寻找自我,一个寻找自我的过程。所以有人说,你拍黄山二十年,你现在的作品是不是都在二十年中拍的呢? 可以说,不完全是这样,大部分是新作。为什么花了二十年? 我花了二十年,这二十年实际上是我对黄山认识的深化过程,同时也是对我自己、对我本身认识的一个深化过程,为了这一过程花了二十年的时间。”

在黄山,汪芜生不顾跌落深谷的危险在无人去过的奇峭峰巅攀登,去捕捉黄山那瞬息万变的美。

记者:“你是哪一年出国的呢?”

汪芜生:“我是1980年出国的,回来以后,正式出去留学是81年。”

汪芜生到日本留学,目的是为了学习、研究日本先进的摄影技艺,以提高自己的黄山山水摄影水平。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在日本,汪芜生在饭店里打过工;因过度的疲劳而病倒;甚至濒临断炊,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他翻越了一座座高高的艺术殿堂,终于赢得了日本艺术界人士和广大日本观众的承认。

日本横滨市的法华宗名刹“劝行寺”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1983年,该寺重修,将汪芜生的黄山风光摄影作品制作成传统的日本壁画,成为摄影史上的首次成功的尝试 。

1988年6月17日,由日本经济界实力雄厚的西武财团主办了—个高档艺术作品展销会,在东京都高级住宅区附近的高轮王子饭店举行。汪芜生的黄山山水摄影作品被制成巨幅摄影屏风,独占一个大厅其中,每幅屏风的价格,都在一百万日元以上,高的达二百万日元。主办者称这些黄山山水摄影作品为“现代的水墨画。 ”

紧接着同年8月,西武财团又在座落于东京都繁华中心地带的池袋西武百货商场的七楼,在日本被称为“西武王国”中的艺术宝殿的西武美术馆的展览大厅里为汪芜生举行了题为《黄山幻幽》的摄影作品展览。

也就在同一天,日本著名的出版社 —— 讲谈社,正式出版发行了汪芜生的《黄山幻幽》专题影集。

同年的lO月15日晚,为祝贺汪芜生《黄山幻幽》展览会的开幕和影集出版的宴会,在西武美术馆隆重举行,人们纷纷向这个留学异国,孜孜不舍追求而为祖国争光的青年学子祝贺。那淳淳之情,无不溢于言表 。

1989年,日本东京女子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聘请汪芜生为该所客座研究员。

一位日本观众在给汪芜生的信中赞叹道:“看了您的作品,我只想说一句话,实在太美了 。 ”

汪芜生:“所以把它题名叫山水摄影而不叫风光摄影,就是试图把它与西方的风光摄影区别开来,用写实的摄影艺术来表达东方人写意的审美观念。我表现的是黄山,倒不如说我是在描绘我心中的一座山,通过我对黄山多年的观察,形成了我的一种独特的观念,包括我对黄山的这种感情,利用黄山云雾的变化,来表达我的一种情感,一种理念”。中日著名艺术家、评论家对汪芜生黄山影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中国著名美术评论家王朝闻说:“ ······· 他颇有诗人的气质,这种气质将会给观众带来新的美的黄山风景照。”

著名摄影评论家袁毅平说:“汪芜生的黄山作品,既发扬了中国优秀的艺术风格,更弘扬了东方人的艺术之魂。”

日本著名画家东山魁夷说:“这些黑白摄影作品的表现力,与中国古代水墨画的丰富的内涵脉脉相通,作者的不懈努力和气魄令人钦佩 。 ”

日本摄影家协会名誉会长渡边义雄说∶“与日本摄影家拍摄的任何一张照片,其情趣都不同,通过或许只有中国人才能捕捉到的画面,可以看到汪君的独到世界。 ”

汪芜生的《黄山神韵》山水摄影艺术,引起了国内外新闻舆论单位的广泛关注。中国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北京电视台《北京您早》、上海电视台《今日印象》、《名人访谈》、安徽电视台《艺海星云》等 专栏先后向国内观众介绍了汪芜生和他取得的成就。

中央电视台记者:“ ······ 我认为你的展览取名为《黄山神韵》,这很有意思,我相信你展示的不仅仅是风景。”

汪芜生:“是的,二十年了,我想表现的具体是黄山,实际上是我心中的一座山,我心中的黄山。我到日本去留学,其目的是为了我心中的、这座黄山的摄影技艺去的”。

汪芜生对北京电视台的记者说:“为什么这样来表现? 刚开始很多人批评我,你违反了摄影的基本原理和摄影的基本规则,你没有把山的层次表现出采,可最后发现那种东西我并不喜欢。我喜欢这种黑透了的山” 。

上海电视台《今日印象》专栏主持人说:“旅日摄影家汪芜生的影展《黄山神韵》最近在上海展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我们《今日印象》组专门对这位斐声海内外的摄影家进行了采访。旅居日本的中国摄影艺术家汪芜生先生出身于安徽省芜湖市,七十年代曾担任过安徽省阜南县文化馆的摄影师和《安徽画报》的摄影记者,1981年赴日本留学,他的摄影作品,始终以黄山为主题,以黑白为基本原素,充分展现自然的壮美和东方文化的神韵,在海内外深受好评 。 ”

汪芜生接受上海电视台《名人访谈》专栏记者采访时说:“我这次归国展,可以说,是我二十年的一个梦想,也是我出国十四年的一个梦想。我拍摄黄山已经有二十年了,当我第一次决定把我人生最主要的精力贡献给黄山,贡献给从事黄山的山水摄影创作的时候,我就梦想着有一天能够把我的作品与祖国的广大观众见面,我一直等待着这一 天。还有,我到日本已经十四年多了,这十四年,每天都在盼望我的展览有一天让祖国的人民收到请柬,这一天终天到来了。 ”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及日本的报刊也纷纷载文介绍,给予了高度评价。

汪芜生来到了他十分喜爱的城市 —— 上海。

上海,这一东方明珠,变得越来越美了,他为上海的巨大变化感到十分辛慰和自豪。新年伊始,万象更新 。

1995年元旦,汪芜生的《黄山神韵》大型山水摄影展在上海美术馆隆重举行 。

气势雄伟、 神奇幽幻的黄山山水摄影艺术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中外观众。人们流连忘返,赞叹不已。一位观众在留言薄上写道:

黄山姿本秀,

君艺今更尤。

妙手韵造化,

瞬美永世留。

他的题诗代表了许多前来观赏者的共同心声。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展览,我到现在还没有去过黄山,在这些照片里,大体可以领略黄山的神韵了。同时,我是个从事艺术研究的人,从中可以给我们一个启发,在一个国际大背景之下,重新寻找我们民旅艺术的神韵,反而能够获得国际世界的承认。我很感动;这位安徽的艺术家报着对自己家乡的满腔激情,让世界的大环境了解自己家乡的山山水水,了解自己家乡的这种风采,我想,这大概就是东方艺术家今后能够成功的必由之路。 ”

著名导演汤晓丹说:“汪芜生先生的艺术技巧很高,他花了半生的毅力,坚韧不拔地在黄山待了这么多年,拍摄了成就非常高的艺术品,我非常钦佩。他的黑白摄影作品。层次分明,透祝清晰,无色胜有色,无声胜有声,的确,令人叹为观止。 ”

著名表演艺术家秦怡说:“我六十年代去过黄山,亲身站在那个地方,完全是自己爬上去的。昨天我看了汪芜生的摄影展以后,我觉得他拍摄的东西,比我看的东西要多得多、美得多。一个是他站在多种角度去拍摄黄山,一个是用他心灵深处热爱黄山、热爱祖国的心情,经历了多少年的辛苦劳动拍摄的作品,比我站在那个地方要多得多、好得多。我昨天与他开玩笑,我说,你是云雾深处抒衷情,把他自己全身心地投入这一工作,把他心灵深处的东西跟这样美的景结合在一起。 ”

著名作家白桦说:“你在摄影上抓住写意的精髓,非常吸引人。如果我们真的到黄山去,去看看那细部;那有什么意思。所以我觉得你赢得了东方人的欣赏,同时也赢得了西方人的欣赏。 ”

记者:“您们从哪国来? ”

男观众:“从美国来。 ”

记者:“您觉得这些照片怎么样 ? ”

男观众:“非常非常漂亮。”

女观众:“我很惊奇这些照片那么大,这个摄影师肯定有一架很高级的像机 。 ”

一位上海观众激动地说:“这一次展览给我的震动比较大。为什么? 它好在什么地方? 虽然是黑白作品,但我感到它的色彩很多,这个色彩是他摄影家的人生的色彩,比较深奥。再换一个人去,不一定有这样的触境和情感,也不一定创作出这样的艺术品。二十年的寒窗,不是一般的人能忍受得了的,我认为他的人生就是艺术 。 ”

展览是为了向祖国的人民汇报。观众的赞赏,是对自己的最高评价,也是对自己二十余年在摄影艺术上辛勤耕耘的充分肯定。展览的成功,汪芜生更要感谢生育他、养育他的父母。展览一结束,他更匆匆忙忙回到合肥,看望他日夜思念的老母亲。母亲董曼尼和父亲汪仑早在三十年代就参加了左联和革命活动。如今,老母已年逾八十高龄。他又一次投入到慈母的怀抱。

父亲一生坎坷,前几年已离开了人世。父亲的正直、磊落的品质,不断追求光明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汪芜生。

在海外,汪芜生为宣传祖国的锦绣河山,呕心沥血,吃尽艰辛。而在生活上,他从不铺张,甘为清贫。平时,他只吃一菜一汤。在日本,身居东京繁华的闹区,而他住的仍然是普通的小屋。他全身心地扑在摄影艺术创作上。

如今,汪芜生为了自己钟情的黄山摄影,又一次地身背相机登上了黄山高峰之巅。他要向祖国母亲,向魂牵梦萦的黄山,献上一曲流自心田的海外赤子之歌!

撰稿:王徽文

编导:王徽文

孙振华

李晓地

摄 像 :李晓地

戴蔚安

吴 翔

采访:华 强

解说:贾谨美

字幕:陆 红

安徽电视台

1995 年 4 月